發燒(十三) 病毒性腸胃炎 (俗稱腸胃型感冒如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

2023091910:48
 

發燒(十三)  病毒性腸胃炎 (俗稱腸胃型感冒如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
文/趙建發中醫師
有一男病人在星期六晚上到星期日早上欲嘔、腹瀉四次,星期日中午發燒至39度,至西醫診所看診,星期一至我處就診已沒有腹瀉但還有肌肉痠痛、發燒及食慾不太好,心跳110次/分腹診時壓痛點是在肚臍及其周圍,胃部沒有壓痛點,開立葛根芩連湯2克、白頭翁1.5克、敗醬草1.5克、藿香4.5克、平胃散(舌苔白稍厚)4克、參苓白朮散5克、續斷1克 此為總量分為4包,一天服用四次開三天藥,囑其發燒時兩小時一包,燒退則一日服用四包,後來問其家人兩包後就退燒了!病人有全部服完三天藥。以上病人的脈為右關浮有中沉有力並在右關內側有一浮凸點呈現,此是全息律的腸胃發炎點,


結語
1.近日病毒性腸胃炎肆虐頻傳,有接到不少病例所以總結對病人的觀察如下,在這些案例中最明顯的症狀為嘔吐及腹痛,但腹瀉及發燒的症狀較少出現,請病人躺在診療床做腹診時發覺最典型的壓痛點是在肚臍及其周圍,並在胃部有壓痛但有時胃部沒有壓痛點,之前諾羅病毒的典型症狀是嘔吐而腹瀉較少、常伴有發燒及肌肉痠痛,而輪狀病毒則嘔吐及腹瀉都有也常伴有發燒且嬰幼兒常罹患此病,而以上兩種疾病臨床按壓的腹部疼痛點多為胃部及左少腹,是經由臨床上觀察疾病的發生症狀及腹部的按壓疼痛點而得出的結論。
此段時間的病毒性腸胃炎幾乎大人小孩都會得應該是諾羅病毒,曾有一家大人小孩共六人都得到此病,

2..西醫因為沒有抑制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藥物,只能使用止吐及止瀉藥所以效果較差,抗病毒我是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及敗醬草,如果吐就是加五苓散而腹瀉是用藿香正氣散。
若臨床上偶而碰到嘔吐、腹瀉病人沒有發燒把其脈右關脈浮中無沉無力或浮中無沉有就不得使用以上的藥方,因為病人是腸胃虛寒,大部分都不是病毒性腸胃炎,所以使用上方無效反而可能更嚴重,此種病人腹診時不會有壓痛點出現,但一樣會吐或腹瀉要用理中湯之類的藥方。


3.病毒性腸胃炎
參考
 資料來源: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羅士軒醫師整理

http://drwang77.pixnet.net/blog/post/93359086-%E7%97%85%E6%AF%92%E6%80%A7%E8%85%B8%E8%83%83%E7%82%8E
西醫因為沒有針對病毒性腸胃炎的藥所以在上篇文章內的醫療辦法就是如下
以下為節錄
治療照護─抗生素的使用對病毒感染並沒有幫助,用藥就是止瀉劑。治療小孩和成人的病毒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則是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的流失。腸胃炎期間飲食應清淡,因為過油或太甜的食物並無法吸收,反易導致腹瀉症狀更加嚴重。  


4.根本沒有腸胃型感冒!一次搞懂「病毒性腸胃炎」

https://gi-health.com.tw/%E6%A0%B9%E6%9C%AC%E6%B2%92%E6%9C%89%E8%85%B8%E8%83%83%E5%9E%8B%E6%84%9F%E5%86%92%EF%BC%81%E4%B8%80%E6%AC%A1%E6%90%9E%E6%87%82%E3%80%8C%E7%97%85%E6%AF%92%E6%80%A7%E8%85%B8%E8%83%83%E7%82%8E%E3%80%8D-2/
以下為節錄
「感冒」基本上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大多有發燒、咳嗽、流鼻涕、鼻塞、喉嚨痛和頭痛等症狀;「腸胃炎」則可能由病毒或細菌感染,造成嘔吐、腹痛與腹瀉。當病毒入侵腸胃道黏膜,使病人同時出現呼吸道感染與腸胃不適的症狀,就是「病毒性腸胃炎」,由於跟感冒一樣是病毒感染,醫師通常會以「腸胃型感冒」向病人解釋,讓病人理解這是「由病毒傳染的腸胃炎」,和一般吃壞肚子的細菌性感染情況不同。

若不小心感染病毒,益生菌可以幫助建立好的腸道菌叢環境,亦可配合服用益生菌縮短病程。近年更有臨床研究指出,宮入菌、LGG益生菌株併用低滲透壓的電解質補充液,能夠快速建構腸道黏膜、平衡腸道菌群並且修護黏膜,降低腹瀉的頻率與時間、降低住院的機率並且迅速改善脫水症狀,使病人不會因脫水而產生虛脫的情況,讓病人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