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膜下腔出血,送醫急救時,昏迷指數一開始有6分的中醫療法

2021021209:17
 
杜李威中醫診所臉書轉發文
《神的恩典常在》— 拜年文


回顧過去的一年,在全球疫情的肆虐下,台灣有驚無險地度過危機。時逢歲末年終,身為中醫師,我想藉由分享臨床醫案的方式跟大家拜年。一則,以文會友;再者,也期盼藉此為大家帶來安慰與希望。展望未來,我們有更多的信心,因為我們知道神的恩典一直都在。
以下分享的案例,病患在今年一月三日不慎跌倒撞到頭,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送醫急救時,昏迷指數一開始有6分。由於腦內出血範圍很廣,當時研判並不適合進行手術,只能先穩住生命跡象,將病患留在加護病房觀察。到了第三天(1/5),昏迷指數降到3分,瞳孔散大沒有反射,院方除了發出病危通知,並建議家屬考慮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這個時候,家屬同時簽了切結書,提出會診中醫的要求,邀請我在當天晚上七點半介入。


經過一個月的中西醫整合治療,病患目前恢復得還不錯,在昨天早上(2/10)出院了。現在可以開口講話表達意願,可以提筆寫字,手腳四肢都能自主活動,也能在床邊坐起來。這一陣子,聽說許多人跟病家打聽我的治療方式,詢問處方。不如,我在此公開我的臨床經驗,拋磚引玉之下,或能提升中醫界的學術水準也說不定。
--- --- --- --- ---
大致上,腦中風可以分為栓塞性與出血性兩大類。栓塞性中風的病患,腦血管受到血栓的阻塞造成缺氧壞死,治療方式除了用活血化瘀藥溶解血栓,主要是藉由大劑量的黃耆來打通血路,一般中醫界熟悉的處方為「補陽還五湯」(黃耆一~四兩、當歸二錢、赤芍錢半、川芎地龍桃仁紅花各一錢)。為什麼黃耆的用量有1~4兩之間的差異?主要是上了年紀的人,血管多半較脆、較沒有彈性,如果黃耆的劑量一下子衝太快,可能導致血管破裂,萬一造成二次出血性中風,就會變得很棘手難救。
出血性中風因為腦血管破裂出血,除了出血浸潤大腦的組織,加上瘀血的壓迫造成大腦破壞。救治的第一步必須優先使用大劑量的瀉下劑,先降腦壓才安全。臨床治療除了通竅醒腦之外,尤其重視止血、化痰(對於半固態半液態,流動不利代謝不良的產物,傳統中醫統稱為「痰」),並且提升身體吸收血塊的能力。
這個案例的當事人,是我朋友的父親,素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一月五號當晚,我第一次會診病患時,大面積的蜘蛛膜下腔出血,昏迷指數3分,瞳孔沒有反射,刺激足底湧泉穴也沒有反射。當時我開的處方如下:
生黃耆五錢 丹参丹皮各三錢 殭蠶三錢
升麻一錢 川天麻三錢 膽南星二錢
全蠍錢半 鉤藤四錢後下 石菖蒲三錢
葛根三錢 蟬蛻一錢 薄荷一錢後下
陳皮厚朴各錢半 製川軍二錢後下
赤芍二錢 荊芥炭三錢
冰片三分、血竭三分、川七五分、乳香沒藥各一錢,研末沖服


首先在此說明一下黃耆的使用心得。黃耆有降血壓血糖的效果,臨床上大劑量的黃耆(一兩)有降血壓的功效,尤其適合用在氣虛型的高血壓病患(舒張壓高),一般搭配夏枯草使用。小劑量的黃耆(五錢以下),反而能夠升壓,而且可以看到些微的利尿效果。我會診當時,病患的血壓血糖都穩定,所以我第一次使用黃耆的劑量開五錢,並且搭配升麻,用來引藥上行。
接下來,讀者可以發現我的處方使用了全蠍來鎮定神經,並搭配冰片、天麻、鉤藤、菖蒲、蟬蛻、薄荷通竅醒腦。然後才是使用僵蠶、南星這兩味藥物來「化風痰」。大黃(川軍)除了瀉下降壓的作用,同時兼具活血止血的功效。病患當時沒有發燒,腦壓也不至於太高,因此大黃的使用可以保守一點,先開二錢。

然後,這裡有個比較複雜的部分,就是活血藥和止血藥的搭配比例問題。血竭是很強的活血化瘀藥,用量不要太大,一般我習慣合併三七、乳香、沒藥,研末後加入水藥湯劑裡面使用。如同我前面說的,老年人的血管較脆弱,必須謹慎用藥以免造成二次出血。丹参、丹皮、葛根、赤芍這四味藥物的使用目的,就是為了軟化血管、增加彈性。這其中,尤其重視葛根擴張血管、解肌退熱的特性,劑量2~4錢。可以說,一張處方的成敗,葛根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我在老東家服務七年,陳俊明醫師留給我最重要的資產)。
大致上。救治腦中風病患,中醫界知道的,最多,大概就到這裡為止。甚至,連我上面寫的這些,都已經是不傳之祕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自己累積多年成敗而獲得的經驗…。

--- --- --- --- ---
病患服藥第六天,雙眼睜開四分鐘,病家跟我回報時非常地興奮。然而,當我聽到病患睜開眼睛了,馬上決定換藥。一月十一日,修改處方如下:
路黨参八錢 全蠍錢半 炒當歸二錢
生黃耆一兩 殭蠶三錢 膽南星二錢
升麻一錢 炙內金三錢 石菖蒲三錢
黃芩三錢 蘆根五錢
炒白朮三錢 陳皮枳殼各錢半
茯苓茯神各三錢 参三七一錢
野葛根二錢 赤芍二錢
冰片三分、血竭三分、乳香沒藥各一錢,研末沖服

這一次的處方,跟第一次有什麼不同?出血性中風第一步必須重視通竅醒腦與降腦壓。當病患能夠睜開眼睛的時候,階段性任務就已經達成大半。通竅藥物當然還是必須使用,但是使用劑量可以稍減一些,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幫助血塊的吸收。這個階段處方修改的重點在於增加「補氣健脾」的藥物。為什麼要補氣健脾?我認為,決定中風病患預後的好壞,有兩個關鍵,第一個關鍵,是「胃氣」的有無。(第二個關鍵寫在文章後半段)
在此,跟各位讀者傳達一個概念。我曾經分享過,救治中風病患,就像是將軍帶兵打仗。剛開始用藥的幾天,看不到病患有任何變化。這個時候任何人難免會感受到心焦,到底是要繼續延用原先的處方,還是要增加劑量?如果要增加劑量,是要一寸一寸謹慎地將部隊推出去,還是一口氣將劑量加重一倍,直接攻城掠地?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我常常會說「視情況而定」。問題是,視什麼情況?說穿了,劑量的拿捏,完全是看醫師的性格來決定。久經沙場的武將,雖然經驗豐富,但即使是常勝將軍,也無法預測這一次是不是會慘遭滑鐵盧。我自己個人的體會是這樣的,決定我用藥的方向、要不要增加或減少劑量,我的評判標準在於觀察病患的大便情況。
我有個大膽的想像。當代的醫學,對於人體的消化道,所知道的還是太少。我猜想,一百年後的生理學課本,談到消化系統,肯定跟當代醫學的面貌差異極大。治療出血性中風病患,我第一步會開瀉下藥降腦壓,同時重用苦寒的藥物來退熱。然而,我發現,一個病患預後情況,關鍵在於他的腸胃道的功能好壞。「胃氣」強健,身體的機能才可以「動起來」,大腦的恢復也會相對好很多。因此,瀉下降壓只是權宜之計,中病之後,必須改弦更張,以補氣健脾為主。以上,是我治療這一類的病患最大的體會。

第二個關鍵是什麼?對於氣切的病患,我認為決定預後第二個關鍵,在於「感染的管控」。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經碰過好幾次,病患治療的過程稍見起色,一不小心肺部感染之後,情況瞬間惡化。讀者們可以從我附檔中看到照片,第一次的處方(1/5)我曾經短暫地使用兩天的葶歷子,原因就是當時病患曾經出現肺水腫。第二張(1/11)處方,我用了黃芩、蘆根,就是為了預防氣切之後造成感染。這一次,病患可以恢復神速,除了西醫很努力地幫忙病患呼吸訓練、復健之外,醫院把病患照顧得很好,同時也很幸運地沒有發生任何的感染,種種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能在過年前安然出院。這一切都要感謝主。








以上。是我藉由分享臨床醫案和讀者諸君拜年。我盡力地將我所知道的一切交待清楚。我個人學識淺薄,眼界有限。野人獻曝,請讀者諸君海涵。在文章的最底下,我要補充三點說明,並且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 --- --- --- ---
第一點說明:
我是個基督徒。在我第一次會診完病患的隔天(1/6)中午。吃飯的時候,不曉得為什麼,我突然想起將近30年前的一段往事。於是,我用手機搜尋了一下「苗栗 銅鑼 九華山 大興善寺」。網頁讀到一半,我眼淚流個不停。我猜想,一定有什麼我沒辦法解釋的事情正在發生。於是我打電話給病家,請家屬跑一趟苗栗,去大興善寺跟師父求一些大悲水拿回來煮中藥。
第二天,我跟家母說起這件事。家母非常震驚,她不能理解,我身為基督徒,為什麼要去跟外邦神打交道。家母很緊張地跑來診所找我,一直流淚禱告,希望我知錯能改。坦白說,既然受洗為基督徒,我過去多年確實不曾和外邦神打交道,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主動提供病家這一類的的建議。因為,我知道病家信仰和我不同,那是他們的緣份,對於其他宗教,我向來保持崇敬尊重。
我始終相信,我一切的本事來自於神的恩典。如果因為我建議病家去佛教寺廟祈求大悲水,因此認定我的信仰不夠堅定,那麼,最壞的狀況,我就是個撒馬利亞人,主內的兄弟姊妹,倒是不需要為了批評我而讓自己變成法利賽人。我說了,那是病家的緣份,我沒有辦法解釋當時我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受,但我仍然相信,病家的信仰對於這次病患能夠迅速恢復是有其幫助的。姑且坦白將此事記載於此。


第二點說明:
我大概在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之間,花了七週的時間,寫了一本書,書名為《中醫到底行不行》,共計10萬字。農曆年過後會由大塊文化出版社發行。書裡面我列舉了5~60個醫案,主要側重在「中醫婦科」的疑難雜症。我不能確定這本書可不可以賣得完第一刷,我只是很坦白地,將我的所學所知提供給讀者們參考。希望大家能夠捧場。謝謝。


第三點說明:
過去多年,我極力避免在公開網頁上寫處方、談醫案。因為,這麼做,有廣告的嫌疑,是會被主管當局約談的。在此特別強調,我沒有想要廣告的念頭,我只是覺得,2020年大家實在過得太憂鬱了,人生需要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正向的力量。我所知道的一切,說穿了也沒甚麼好隱瞞的。如果讀者諸君不嫌棄,加減看看就好。若能從中得到一點收穫,那會是新的一年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拜託大家,文章看看就好,大過年的,請不要去檢舉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