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的手法及手感如何進步?

2023100915:45
 

傷科的手法及手感如何進步?
文/趙建發中醫師

一定要手底下能清楚地摸到皮膚、筋膜、肌肉、肌腱、骨頭的形態,其中的鬆緊度、拉扯的方向及有沒有躍過關節的另一方牽扯,然後才能知道疼痛原因的源頭,當然初期的訓練沒辦法牽扯到躍過太多關節的事情,但有個大方向架構的概念是需要的,所以這必須要有知識做底蘊先有一些知識上的理解及身體如何經由以上的組織架構而成,才能有所遵循的繼續讓手感進步下去,因為手底下若清楚明白,老師一講你也摸得到,那麼如何治療也就會順理成章的完成因為已明白來自源頭的病因。
至於組織架構的書推薦的是
解剖列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7878
以下為節錄
什麼是解剖列車?
  傳統的解剖學研究強調個別肌肉從端點到端點、骨骼到骨骼的連接。解剖列車卻相反,把我們的認知擴展到肌筋膜的力量傳遞和張力分布中斷會在受傷,或疼痛點一段距離之外造成什麼影響。本書清楚說明,在可追溯途徑的肌筋膜「經線」構成的筋膜網絡中,遍布全身的功能統整連續性。人體架構中的高重心和較小基底的支持、穩定性、應力、張力、固定、韌性和姿勢代償全都經由這些線分布。根據經線圖,本版呈現許多新的整體式方法,讓徒手治療師和動作治療師得以恢復和增進姿勢及動作功能。


而最重要的是實現傷科及針灸手法的書
林兩傳醫師所著
身體的立體結構網絡:一個結構治療科醫師的筆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057
並請上林兩傳醫師的臉書看他的相關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drlionlin?fref=ts


以前有一位朋友間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去找他請他幫我調理身體,是用手法幫我做推拿剛開始跟他認識時閒聊了不少關於中醫的事,因為他有考上大陸的中醫師執照,發覺他手感很好能觸摸到身體不同的東西如手臂肌肉細動脈血管的跳動、皮膚及皮膚下的冷熱感覺例如腹部子宮的冷熱以及繃緊的肌肉牽扯,便介紹他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手法治療老師及針灸老師,如結構治療學醫師林兩傳的臉書文章,王迎老師的腹診針灸及極易針灸,希望他能因此受益並且在去他那裏推拿的時候會互相討論一些概念,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便把一些我認為可以讓手感更進一步的想法告知他,後來他果然在手法的感知細膩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至於為何我有這些構想?是源自於我參加佛教正覺同修會有修習八識論的理念,老師教導我們八識的體性及運作而清楚了解心識如何運作,再配合科學的說法而產生了讓手感更好的構想。

請一定要看以下短短三分多鐘的影片
外在的感覺(物理刺激),是如何傳到大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YcsM8B7sY&feature=em-share_video_user
影片中有說手指是觸覺接受器分布很多的地方,代表手指的觸覺是很靈敏的。

佛法把對外的感知分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五識)和意識等六識,而粗淺的了別及分別是由五識所完成而精細的分別是意識,舉例說明眼識能看粗略的顏色如青黃赤白,而意識能看細微的顏色及變化如雙色混合成的紫色或者黃色中由淺黃到深黃、金黃、鵝黃的辨別,另外有關遠近、大小、方圓、長短、高矮、胖瘦、光影明暗、動作舉止、舞蹈、打拳、手語都是意識認知的範圍,所以眼識和意識是協同作用的,如同上面所陳述的一樣身識是觸覺中較粗糙的了別而意識是分別較細膩的觸覺感知而它們也是協同運作的。
眾所周知盲人的觸感很好,哪麼一般人如何去訓練讓觸覺的感知變得很好?就是遵從眼盲之人的方式來訓練而且特別注重意識的訓練,就是訓練意識的專注力也就是定力但不是訓練打坐的靜中定,因為打坐的靜中定是要摒除妄念或雜念要無所求的心態,而訓練觸覺的定力是要用身識及意識感知身體的變化是有所求的心態,所以不能在訓練定力上的方法有錯誤否則會很難達到目的地,故增加手感最好的方法是訓練動中定,以下陳述我構想的動中定訓練方法。


用手指輕輕觸摸自己下手臂的皮膚感覺手底下皮膚的凹凸、溫度、鬆緊、滑潤度、方向的拉扯或有沒有能量流經的感覺,然後把眼睛閉起來此時閉眼的用意是要用意識代替眼睛下去看讓腦中呈現所觸摸皮膚的景象,所以不僅僅用到觸覺的粗糙感受而已更要善加利用意識細膩的觸覺感受轉換成視力一樣能在腦中產生畫面,所以應該說是看到皮膚的變化,因為意識本來就能分辨視覺上細項的感受,現在只是把意識本有的功能從觸摸的感覺改為在腦中呈現畫面的視覺而已,要注意的是觸摸皮膚不能太用力最好是輕觸因為用力的話下面的筋膜和肌肉會因壓力而產生變化,摸的時候就會不正確因為那不是它本來的樣子,那怎麼知道皮膚下構造的變化呢?是不是因為沒有觸摸到就不曉得其中的變化,其實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意識往下看下一層結構如筋膜及肌肉或骨骼的變化,起初的訓練當然是先看皮下組織的淺筋膜活動,假如看不清楚拉扯的方向或鬆緊那就採用引動的方法,把摸到的手臂稍微左右或前後移動或轉動而摸著的手指不能離開要隨著皮膚而動,藉由手指去感覺手指下筋膜的動態變化,然後同時用意識去看清楚下面的筋膜變化,等能看清楚局部皮下組織淺筋膜的變化後,接下來便可以看淺筋膜下一層的變化如肌肉及肌筋膜的變化最後看到骨頭的變化,當然做動中定的訓練時最好要參照一些人體解剖的圖片及解說此可由google搜尋,來看看人體由外到內是如何架構完成的。

如果在下手臂的局部看的清楚後也就是觸摸手指下的局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骨頭看清楚後,接著再看出去整條手臂就是擴大看見的範圍,方法和上面相同看不到時就用引動的方法來看,等看清楚後再跨過關節來看上手臂的變化接著才越看越遠如看到肩、頸、頭部。
舉個例說明:有一次參加兩傳醫師在台中慈濟醫院的演講,有ㄧ位患者頭痛,他摸了患者的頭痛處,接著引動後就曉得是由腳的筋膜拉緊拉到頭而引起的頭痛,所以他解決頭痛的方法就是在腳部進針及行針然後就解決了患者的頭痛問題,其中行針的過程醫師的左手還是在探知身體結構的動態變化,看起來很像一般針灸所說的對應點就是頭痛醫腳,但實際上是手底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頭痛的原因而不是用針灸理論去推演的,所以若看到一個頭痛病人他去針腹部就知道他不是在使用腹針而是他知道病因就在那裏。

如以下秀傳王鶴穆醫師的文章
膝蓋不舒服 竟是腹部疤痕引起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603592?fbclid=IwAR3kYgBD6ygDJPXwNJPvfLBDPMgaZjX4_0LVIdeaUq1CmEMbZ8VNAwxY3tM

PS.目前我的診所只有純內科沒有針灸及傷科,因為已經很多年沒有用針了!至於如此細膩的推拿手法我也不會,因為這只是我的構想而已,我並沒有親自去執行而是在朋友身上做實驗。